《葡萄牙语高级口译2》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巧用特色话语,搭建中葡沟通桥梁
西方语言学院 | 课程名称 | 葡萄牙语高级口译2 | |
教师 | 严斐 | 课程性质 | 专业方向课程 |
授课 章节 | 中国与葡语国家关系 | 知识点 | 中葡特色话语互译、笔记技巧 |
教学 目标 | 知识目标: 1.认识什么是汉语和葡语中的特色话语 2. 特色话语的翻译技巧 3. 有效口译笔记技巧 技能目标:
思政目标:
| ||
思政 元素 | 核心价值观:富强、文明、爱国、友善、敬业、诚信 课程思政德育元素:物质现代化;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 | ||
实施 过程 | 课前预习: 教师以本次课程主题、技能训练重难点和配套练习为出发点,提前发布任务: a.完成本章节如何做口译音频内容的提前预习; b.背景知识材料: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课前自主了解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现状以及中葡经贸合作论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积累后续课程所需的口译词汇; c.以小组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准备展示汇报:在本次课前,学生小组讨论后,决定选择类似性质开幕式上各国领导人的讲话,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归纳总结相关特色话语及术语表。 课堂授课: (1)课堂导入: 教师要求各个小组介绍各组提出所选取致辞中的中国特色语言表达,引导各小组提出认为合适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参考版本。该口译部分实践旨在以最直接的方式提高学生口译中的信息表达的基本语言转换能力,增强学生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主题内容的了解和对社会发展相关内容的综合翻译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前提下,增强学生文化外宣的能力。 教师对各组整理的致辞稿中的特色话语进行进一步的点评、拓展和解释,对后续练习所需相关的词汇进行补充和优化,并举例讲授相关口译技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课前阅读材料,除了教授学生翻译技巧,还能引导学生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在对外经贸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从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和合作结构的变化凸显我国在对外合作上取得的巨大进步,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课堂口译: 选取相关主题的音频材料进行课堂口译实践。 整个口译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译前活动中涉及的词汇和翻译策略进行分小组角色扮演的口译实践。本次课所选取的材料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各国领导人致辞”,该内容总结了我国与葡语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已有的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结合之前所学习的句子逻辑听辨技巧,学生需要听辨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完成内容主旨的复述,通过笔记记下关键词,并以交替口译的方式对相关段落内容进行口译,目的是增强在训练口译中的中葡特色话语相关的信息表达和翻译能力。 (3)译后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译后点评,主要针对译文的特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进行点评,反思口译实践过程,对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记录整理成反思报告。点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明确本次课堂的思政目标,在分析和展示译文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谈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顺利发展的背景原因。 | ||
案例 意义 | 为了提高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融入口译笔记技巧的环节,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创新的笔记技巧,强调在翻译中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基于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课堂最后的巩固环节基于口译中的角色法,教师要求学生两人协作,一人饰演我国政府官员,用中文对中国—葡语经贸合作论坛近二十年取得的成果做总结,一人饰演口译译员,进行口译模拟实践,翻译组员讲述的内容。一轮模拟后,两人互换角色(葡语国家官员—中方口译),进行同样步骤的模拟练习。这样的口译练习中蕴含了一定的课程思政,旨在加强学生对我国在对外合作领域工作推进的自信。通过此类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与葡语国家合作之紧密,以及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和使命。 | ||
教学 考核 评价 | 本次课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进行考核: 除了教师进行评价外,鼓励学生对自己以及其他小组准备的展示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 ||
教学 反思 | 本次授课涉及的口译技巧训练点为中葡特色话语的互译。结合本次课的技能训练要求和配套练习主题,教师首先确定了大国外交的课程思政主题。在材料的选择上以中国与葡语国家关系为出发点,且贴近近期中巴建交50周年大事件的社会热点,选取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相关内容。 教师结合课前的自主学习资料内容和课堂汇报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社会在对外合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认识到了葡语专业学生中“重理论、轻沟通、缺文化”的通病仍然较为普遍,即学生能用葡语大概介绍葡语国家的相关文化,但却缺乏用葡语描述自己国家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背景下,口译类课程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文化外译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介绍给更多的国家,提升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此外,本次课堂的主体部分不单介绍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关系现状,还进一步引申到了大国邦交的层面,开展了课程思政环节,在“一带一路”这一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对外合作模式的转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从授课的情况来看,本次课堂选取的主题虽然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有所距离,但学生们还是表现出了较浓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准备材料、思考相关翻译策略,课堂中积极参与相关的思辨环节。授课过程中,学生汇报展示准备较为充分;在思政内容环节,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与教师进行互动,授课效果达到了预期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