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合作发展为动力、合作办学为机制、合作培养为模式、合作就业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长效合作办学体制,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技术研发与服务和职工培训等领域开展的互惠双赢的合作。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实施学校多元化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推进教师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第二条 校企合作的原则
一、服务原则
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做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二、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通过合作,企业应达到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员工素质等目的;学校应达到增强教学实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
三、统管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一致,要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四、互动原则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服务企业,企业以经营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以服务换服务。合作企业具备优先选拔本专业学生的权利。
第三条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设置
一、成立学校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校长(执行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分管科研和相关产学研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二级学院科研(副)院长、部处长组成,具体工作由各学院(部、处)负责实施。
学校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在学校行政(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负责指导并审议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政策制定、机制建立、组织实施;指导并协调校企合作职能部门及相关部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各项工作;督促、考核、宣传相关部门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工作业绩;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共同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二、各二级学院成立由学校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和日常工作规程,明确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和管理职责,充分利用政府、行业、企业及学校资源,支持和指导各项专业建设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指导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长效运行机制。
第四条 校企合作主要形式
校企合作主要形式要在探索校企合作新型办学模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一、合作的基本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合作中,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其合作可延伸到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学校教学项目研究等领域;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和原材料,改善学校实训、实习条件。
二、基地培养模式:为保证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企业需求,选择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就业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和节奏,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要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院)组合新模式,建立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的实训(实习)基地。
第五条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是合作行为的组织实施机构,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要进一步落实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调整与设置、人才目标定位、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工作。要结合各学院(部)的实际情况,明确阶段性的目标任务,确定具体的工作进程及步骤。要建立健全如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实训基地管理、双师素质教师考核奖励及合作专项经费使用等规章制度,确保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序高效。
二、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教师到企业行业的实践锻炼,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专任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各学院(部、处)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实施“百名教师进企业计划”,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同时,要积极引进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实施“百名企业家进课堂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要按专业或专业大类,建设校内模拟仿真型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依托,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由双师素质教师担任基地负责人;充分听取企业意见,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让企业专家在方案制订、设备选型、物品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上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指导,保证校内实训基地高水平、高质量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要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效益。
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职业实践,及时引入企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要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主动与劳动、人事以及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关注新领域职业标准的制定,实现教学计划和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
五、积极拓展服务空间。要充分利用人才、技术集中的优势,派出教师协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信息咨询;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攻关小组,瞄准技术发展前沿,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研发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等平台,把为企业解决技术和服务难题作为提升校企合作层次的突破口。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面向各类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巩固和发展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六、认真建立考核机制。制订、完善有关政策,对优秀的双师素质教师、产教研成效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在职称评聘中,要突出校企合作能力及实绩的考核。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队伍培养、课程改革等工作;对各学院(部)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及时总结交流,表彰奖励先进。